北京胡同导览系统的数字化改造探析——以东四胡同导视设计为例

近几年来,北京政府投入十几亿对胡同进行整顿改造修缮,联手旅行社开辟新的胡同游线路,让国内外游客真正走进北京人家,切身体会到北京胡同四合院的魅力。2014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走访南锣鼓巷雨儿胡同,走进四合院了解四合院的保护修复以及居民居住情况。政府对于胡同历史文化建筑以及风貌保护的重视程度,再一次证明了其重要地位。本次我们对东四胡同的导视系统数字化改造,正是想通过综合品牌形象的塑造对胡同文化进行宣传和保护。

东四胡同导览系统现状与问题分析

东四胡同是北京城最具有浓郁老北京特色的胡同群,在东四北大街路东,自南向北依次排列有“东四头条”至“东四十四条”的14个胡同。这里在元朝属寅宾坊和居仁坊两个区域,明代又称思城坊和南居贤坊,清代则划为正白旗辖区。虽然历经七百余年的岁月沧桑,这里的胡同至今格局未变。一间间旧式的店铺与一座座古旧的门楼,在街巷两侧整齐排列,这里既有过皇室宗亲的富丽奢靡,也有过文臣武将的威严煊赫,既有过文人墨客的风流儒雅,也有过近代军阀将帅的患难沉浮,还有富甲商贾一掷千金的豪纵。这里每条胡同都有着自己的特色与传奇,随意驻足便有风景,随处倾听就有故事。2015年,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文物局联合发布我国首批30个中国历史文化街区,东四三条至八条胡同即名列其中。

(一)现存问题分析

东四胡同现有导览系统仍为传统导览系统,其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导向功能不完备。东四胡同群区域范围大,道路纵横交错,但导向标识不全,如一些厕所、警局的方位就未曾标明,极难找寻自身位置及方向。还有部分指示牌老化掉色,导向信息不完整,易被误读,打乱生活区和游览区的界限;其二,导览系统缺乏艺术美感。最常见的是白色边框红色背景的胡同名称导览牌,标识信息简单,未能体现出任何地域和文化性因素;第三,多套导视系统混杂。不同材质的简易标牌极难形成视觉上的统一,甚至还有打印出来贴墙上的简易提示语,不能与胡同固有的文化氛围和特色相融汇;第四,人性化设计不足,主体交互性差。传统导视系统对于特定人群(如老人、儿童和残疾人)需求的关注始终不足。例如,标识牌设置偏高,残疾人和儿童就很难看到上面的内容;有些玻璃材质的导视牌,老人、残疾人因光线反射都不能直视。此外,传统导视系统只是把基本定位信息呈现出来,而不能确保使用者真正接收到所需信息,更不兼顾趣味性和互动性。当人们将目光投向胡同那些充满故事的角落时,完全不能得到真正的“回应”与“交流”。

(二)数字化思维的提取

作为传统文化景区的东四胡同,经常面对大量来自不同地域和国家的游客,十分需要构建数字导视系统,以迅速将景区的空间布局、公共信息、文化资讯、活动信息整合成一体,并根据游客需求提供相应的导向服务。GPS以及我国北斗卫星技术快速升级,使得数字导视系统具有强大优势,为确保导视信息及设计的准确可用,从安放地点到后期更新维护,从信息内容到图像符号设计,从北京胡同总体文化特色的展示到东四胡同特有的历史文化底蕴的挖掘,都需要具有互联网思维来适应数字化时代的需求。

东四胡同数字导视设计构思

东四胡同数字导视设计不只是简单运用新的技术手段来优化信息媒介,而是结合标识系统信息设计的特征,重构胡同文化体系并有效传达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数字思维设计导视系统信息需注意以下几点:

(一)建立数据思维

数字导视系统强大的信息存储及展示功能是传统导视牌无法企及的。在传统标识系统中,信息的功能是其价值;而运用互联网思维,信息本身就是价值。具体到东四胡同标识系统,北京胡同的历史渊源与京城的风俗文化、东四胡同的布局与特色、众多名人故居与故事等,包含着更详细的内容与情节,可建构起东四胡同形象的多维框架。其导视系统信息的内容需要收集东四胡同的空间构成、房舍器物、历史文献、民间传说等数据,捕捉到最具代表性的地图信息、符号样式、文本内容等信息标识,并在造型、色彩等不同方面进行应用,以增加所示信息的内在含量与传播价值。对所需传达的信息内容作详尽的数据采集、分类、归纳和提取,这是数字导视得以实现的基础与必备条件。在当今的互联网时代,还可引进微信、微博、论坛等更多的网络反馈渠道,引进海量的数据源进行分析融合,这样就能促使胡同导视信息进行及时调整和更新。

(二)增强体验感

体验是人发自内心的行为感受,面对任一体验对象,每个体验个体也会因为自身的感官、情绪、个人心境以及知识背景等作用而结果相异。增强使用者的体验感,首先应向多维度、多种设计形式相结合的方向转变,令使用者获得良好的体验感受;其次,应该承担起隐型导游的职能,提供全能的管家式服务,在满足提供方位信息等基本功能的前提下,起到象征性指引和解说的功能,传达给游客更多的信息,提供更好的服务;再次,有效借助互动设施吸引游观者进行互动体验,可以借助屏幕观看旧日胡同节庆热闹的场景、借助听筒设施聆听胡同历史或旧日的叫卖声,通过手机或者固定地点的电脑参加胡同历史问答游戏活动等。

(三)情感及人性化设计

导视系统的设计,是以为人服务为核心的。一方面,要特别关注将信息的接受过程变得容易、简洁,尽可能减少系统的逻辑层级,让使用者第一时间就可见到主要功能。通过动效设计将现实世界的表现效果与数字世界的语言有机结合,有效降低使用者的疑惑感、陌生感和掌握难度;另一方面,人的需求是多样化的,有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等层面的差异,相关的设计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注重引导功能开发的同时,注意应用新技术手段来满足受众的内心需要。设计者通过建立科学的用户心理模型,对人的情感与意识取向进行分析归纳,使数字导视系统不断超越自身的物质限定而上升到更高层次的精神界面,使其向受众传达出更多的信任和友好。同时,也要考虑为不同人群进行差别化的设计,例如对老人、视障、残障人群等。数字化导视系统就是要为“人”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生活空间,以满足更多人的精神需求。

交互式数字导览系统改造实践

(一)设计理念

通过对众多优秀案例的参考和详细分析,我们将东四胡同导视系统的设计理念定位为“引导”和“对话”两个关键词。“引导”,是在不打扰东四居民的前提下进行整齐规范的设计(规划标志的内容和标志摆放的位置),让游览者更好地感受到胡同内的日常生活和历史文化的点点滴滴。在不破坏胡同文化的情况下,加入一些比较现代的元素;通过巧妙的导览设计,在声音和图标的引导下,慢慢进入胡同自身所营造的叙事空间。“对话”是项目的主要元素。胡同承载了老北京城的记忆,被保存在东四胡同里的这段不足为外人道的美好光阴,对于人们似乎是遥远和陌生的,好像已经不再产生联系,并不能得到“回应”,我们希望借用“对话”这个设计理念,将包括我们在内的所有陌生人真正带入到这个空间里来,用一种贴近他们认知方式的方法,让老时光对游览者说话,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胡同文化的内涵。

(二)图标设计

我们收集东四胡同的空间构成、房舍器物、历史文献、民间传说等数据,捕捉到最具代表性的地图信息、符号样式、文本内容等信息标识,并在造型、色彩等不同方面进行应用,以增加所示信息的内在含量与传播价值。用互联网的优势来引导游客更好地了解东四胡同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历史故事以及民间传说,生动有趣地体现当地文化的风貌。我们提炼代表老北京胡同元素的颜色、图标,进行再创作,打破人们对于路标毫无设计的刻板印象。如我们设计的人力车、脸谱、四合院屋檐等图标元素,对于久远的北京文化具有鲜明的代表性,很容易增强人们对景区文化和历史的认同感,提高人们了解东四胡同的兴趣。同时,再配以蓝白相间的色调,既醒目又有一种古朴悠远的味道。东四胡同纵横交错,道路十分复杂,其交叉口和拐角多如迷宫。针对这样的情况,为方便参观者及外来人员找寻,我们选取几个最为重要的拐角处进行放大标注,在重要拐角放置小地图,以帮助人们明确自己的位置所在。

(三)导览声频

东四胡同历史悠久,每条胡同都有着自己的特色与传奇,到处都有不同时代的风景和故事。但是,如果缺少引导与解说,大多数游览者都不会注意,不可能有深刻的感知,也无法对这些胡同进行真正的步入。在胡同的各个角落,我们分别在明显位置设计二维码,量身定制导览音频,游览者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针对不同的故事线选择不同的故事路径,跟随录音一边走一边游览胡同文化与美景,增加沉浸式体验的感受。用户仅仅需要在路口处扫描二维码即可收听,内容存储丰富,使用十分方便快捷。为了吸引不同层面的游览者,我们将东四胡同里的民间故事、历史事件,以及有趣的小地点、石敢当、石碑、养鸽人的鸽舍等标志性物体均汇集其中。同时,考虑到游览者可能会来自不同的国家或地区,我们还设置了不同国别语言或特殊地方方言的传输声道,并可根据游览者的收听习惯,自主调节语速的快慢和声音的高低。

(四)视觉互动装置

尽管很少有城市能够与北京的悠久历史相比,但其体现也多是静态和深层的;今天胡同各式各样的生活场景也是色彩缤纷,绚丽多姿的,但一般人的视力所及,又很难尽收眼底。因此,我们还在较为重要的空间或景点,设置一个互动装置,即通过历史事件带入到它的发生地,将过去的故事带入到现在的时空,从而实现与胡同的对话功能。专门设置“扫一扫,遇见老时光”的活动标识。在发生特定历史故事或有其他故事内容的地方张贴海报,在海报上写出相关历史故事或有其他故事内容的介绍,扫描二维码,小程序会自动显示千百年前的历史遗迹图片、古今生活场景或人物照片、影视资料、历史亲历或见证者的口头讲述等,与东四胡同进行跨时空的对话,能让人们回到那已经被遗忘的过去,真正走入进东四胡同的特定时空中来。

(五)数字化导览平台和移动网络终端的开发

随着互联网与数字技术的发展,胡同导览系统设计也可进行多方面的尝试,如将触摸式大屏幕、多点触控、语音输入、手势交互等互动技术和导视设计相结合,建成交互式导览系统,使胡同空间展现形式从2D走向3D。目前,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借助这些设施自身的网络能获取在胡同的定位,让游览者不至于迷路。东四胡同可推出自己的APP应用程序和公众号。游览者在参观之前就可先下载该APP,里面的功能主要包括胡同导览图、公共设施服务、GPS定位、景区简介与相关历史和人物信息等。公众号与APP的基本功能大致相同,但不需下载安装,更方便快捷。通过将二维码印制在胡同内的传统导视装置上,游览者仅需扫一扫就可进入平台查询信息,使其在胡同游览更加自由畅达,并且推动了胡同文化和信息的传播。综上所述,在互联网时代,以东四为代表的北京胡同导视系统应该在完善传统导览系统的基础上,积极发展数字导览系统,增强老北京的文化元素,从而提高胡同游览者的游览效率。从设计应用来说,新媒体艺术结合环境的文化特质和行动指引等抽象化的语言转变成具体的引导系统,不但加强了信息的引导功能,而且增强了人们的体验感受,这将是导视系统发展的未来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