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展馆在弘扬沂蒙精神中的作用探析

文化展馆是传承和宣传优秀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普及文化知识、提升群众素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同时也要看到,一般文化展馆还存在展陈方式单一,解说呆板枯燥,内容特色不够突出,重要史实和史料缺乏深入系统挖掘和研究,资源利用同质化、碎片化、低水平重复等问题,文化展馆在展陈理念更新和展陈实践创新方面尚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沂蒙革命老区是沂蒙精神的诞生地,在弘扬沂蒙精神方面肩负着重要使命。近年来,以沂蒙革命纪念馆、山东抗日根据地纪念馆、沂蒙红嫂纪念馆、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刘少奇在山东纪念馆等为代表的红色展馆群,依托当地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展示沂蒙特色文化特别是沂蒙精神为己任,勇于创新,借助现代展陈理念和科学技术,建设、修缮、提升文化展馆,在弘扬沂蒙精神方面做出了新的尝试。本文即通过梳理各展馆的创新实践,探讨文化展馆在弘扬沂蒙精神中的作用。

文化展馆弘扬沂蒙精神的创新性探索实践

(一)深挖沂蒙红色文化资源,突出沂蒙红色文化主题展馆的特性

沂蒙革命纪念馆作为临沂市2013年十大民生工程之一,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设计大师程泰宁先生主持设计。在建设过程中,为尽可能突出红色文化主题展馆的独特性,有关方面特请省内外专家学者深挖沂蒙历史文化资源,特别是与沂蒙精神的成因、形成过程、内涵特征有关的历史文化资源,经过反复论证最终拟定展陈内容。该馆布展内容有三大特点:一是内容编排注重宏观和系统性,与开放式建筑外观格局、灵动壮丽设计风格相适配,便于观众从整体上了解沂蒙文化和沂蒙精神;二是形式设计注重事件和人物的真实刻画,以细节感染观众、撞击心灵,以期产生切身的情感共鸣;三是故事线索包含过去传统与当代发展,实现历史与现实的融合显现。纪念馆二、三层展厅的展线设计既别具一格又不失和谐,前者是更具临沂当地韵味的临沂革命史展览,后者是突显历史传统与当代实践相结合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展览,目的是启发观众进行更多对话和思考。

(二)借助现代展陈理念和科学技术,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展示主题内容

沂蒙革命纪念馆采用国内先进的展陈理念和科学技术,重视数字化互动设备的应用和融媒体作用的发挥。暗红建筑基座深扎沂蒙大地之上,象征着革命根基稳固;两处主体支座撑起的建筑主体,象征着沂蒙精神催生出的重大革命胜利果实;镶嵌其中的红色圆柱,象征着革命根据地发挥的中流砥柱作用。走进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组名为《力量》的群雕,两边是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视察山东时关于山东和沂蒙精神的两段讲话。纪念馆还有一首打油诗《难忘老房东》,鲜活地表现出沂蒙军民的鱼水情深:“朔风吹寒屋,血衣刺心骨。新嫂取新被,洗拆忙翁故。夕阳西山落,温暖如新初。一碗鸡蛋汤,情深透肺腑。”沂蒙革命纪念馆展厅将临沂古代文化与现代元素相融合,突出沂蒙本土特色和鲜活时代气息,通过照片、图像、电影、雕塑、音乐、场景复原等声光电高科技辅助展陈手法,以更为直观明了的方式讲述感人的沂蒙革命战争历史,给观众创设一种全景沉浸的体验环境,以加深对沂蒙精神的情感体认和思想认同。为提高观众参观质量,各层展厅都有专业讲解员提供解说服务;观众还可通过互动式自助讲解等方式,了解所展物件背后的真实故事。此外,在多个参观群体一起参观时,还可使用团队讲解系统设定各自接收频道,做到互不干扰。这都有助于观众更好地认识、理解发生在沂蒙这片土地上的艰苦斗争和不屈精神。沂蒙革命纪念馆还引进了360°全景展示系统。该系统的投入使用,尤其是在网络和手机App平台的发布和应用,实现了纪念馆线上线下全方位展示,为纪念馆开辟了一条全新的展示传播路径。观众即便不能亲身到馆,也可通过沂蒙精神网上展馆进行参观游览。为了进一步丰富宣传形式和内容,纪念馆还积极实施数字化展示工程,运用App智能语音、VR、全息投影、CAVA、镜面立体展示等高端数字化技术进行整体改造提升,通过情景再现、模拟体验、多向互动等增强展馆的展示功能和教育效果,从而打造出全省领先、国内一流的集红色文化传承、沂蒙精神弘扬、革命文物保护等功能于一体的数字智慧化革命纪念馆。沂蒙革命纪念馆还积极采取走出去的策略,以丰富展陈教育渠道。例如,2017年6月15日,由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沂蒙革命纪念馆共同主办的“水乳交融生死与共———沂蒙精神图片展”在南湖革命纪念馆正式展出,围绕革命文物组配图片、影视、音乐等多种媒介的展陈创新,让观众们受到了一次难忘的精神洗礼。

(三)创新红色讲解,教育效果愈加突出

为把红色历史讲得生动感人,沂蒙革命纪念馆重点在制度规范、接待程序和讲解模式等方面进行了创新,“启发式讲解”就是创新举措之一。沂蒙革命纪念馆开发了“用乳汁救伤员的红嫂明德英”“国际友人汉斯·希伯”“渊子崖村自卫战”等数十个启发式讲解模块,取得了良好教育传播效果。2015年,山东省英烈讲解员大赛和全国英烈讲解员大赛决赛在沂蒙革命纪念馆举行,该馆两名参赛选手最终获得一等奖,得到民政部和山东省民政厅领导的充分认可和高度评价。沂蒙革命纪念馆还着重研究“红色讲解”的一般规律和丰富内涵,开发出新课题“红色讲解概说”,打造了国内有影响力的培训模式。2016年10月,该馆成功举办“第一期红色讲解员培训班”,填补了国内红色讲解高级培训的空白。该培训班开设有“红色讲解概说”“重大接待注意事项”“现场教学模式指导”等多种特色课程,来自全省的30多名讲解员参加了培训。目前,为更好促进红色讲解培训事业深入发展,逐步为全省英烈讲解员培训提供保障,纪念馆正努力创建全省、全国红色讲解培训基地。

(四)强化对沂蒙历史人物的活化和对事件的“复写”

临沂历史名人众多,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当地政府高度重视沂蒙革命历史资料的收集、挖掘、整理、研究,特别注意加强对革命文物的抢救性保护以及对革命历史人物、革命历史事件的研究,抢救性征集收藏有较高价值的革命文物1360余件(套),先后公布两批抗战纪念地200处、抗战堡垒乡镇35个。由于历史原因,1942年刘少奇在山东的这段历史过去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刘少奇在山东纪念馆的建立填补了这段空白。1940年前后,抗日战争处在最艰难时期,侵华日军将60%装备精良的部队部署在华北,山东抗日根据地面临严峻形势;与此同时,中共山东分局、八路军一一五师主要负责人在思想、政治、军事等方面亦存在分歧,干部队伍人心不稳,影响了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发展。远在延安的毛泽东意识到山东抗日根据地存在的现实问题,委托刘少奇到延安开七大时途经山东,统一山东抗日根据地党政军群思想认识,整合队伍、调整思路,以便更好地发展根据地,开展抗日斗争。1942年3月至7月,刘少奇在鲁东南(今临沭县、莒南县等地)通过缜密调查、进行民主谈话、召开开放会议,统一了山东党政军群在思想、政治、军事上的认识,建立了山东党政军群“一元化”领导体制。随后,根据地以“减租减息、提高雇工待遇”为突破口,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抗日积极性,拓展统一战线,开展抗日斗争。这些都展现了刘少奇理论联系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良好理论修养;展现了共产党人实事求是的一贯作风和政治上的远见卓识,以及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的价值取向;展现了我们党及其领导的军队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初心使命。根据地通过减租减息、精兵简政、实行土地改革,减轻了群众负担、改善了群众生活,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发展和保障群众利益,践行了党的根本宗旨。刘少奇在鲁东南一带活动时用过的马灯、桌子、板凳,与朱瑞、罗荣桓、黎玉等人的谈话记录本、房东大娘的讲述,成为这段珍贵历史的见证。文化展馆通过对历史人物一个个特定历史时段活动轨迹、发生事件、发挥作用的梳理总结,运用音频、视频、文字、图像等多种技术手段生动再现,加深了观众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直观感受和真实体验。临沂市博物馆于2015年建成“沂蒙红色文化馆”,从文化视角系统展示了沂蒙根据地在发展历程中,我们党通过在墙上刷口号、贴标语、组织演出、兴办教育等群众乐于接受的方式进行宣传、动员的做法,收到较好效果。当时号称“八大剧团”的抗大一分校文工团、一一五师战士剧社、山纵二旅突进剧社、省妇联姊妹剧团、山纵鲁艺宣传大队、抗敌自卫军宣传大队、突进三分社、鲁南黎明剧社等,于1941年6月在莒南县渊子崖村组织了十多天会演,为半年后广大群众在渊子崖保卫战中英勇不屈、浴血奋战做了精神动员。当时沂蒙根据地有各类文艺演出团体1900余支,可以说乡乡有剧团、村村有歌声。大众日报社、新华社山东分社、山东省新华书店先后在这里成立,各类文艺社团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根据地不仅办普通教育,还办起各种形式的“冬学”“夜校”“庄户学”和“识字班”等,教农民学认字、讲抗战的道理,形成了“村村办学、户户读书、抗日救国、人人争先”的良好局面,有效宣传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播了革命的新文化新思想,鼓舞了革命斗志。

(五)注重对爱国主义教育的“投影”

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固本培元、凝心铸魂的工程,必须将传承民族精神和弘扬时代精神结合起来。莒南曹玉海纪念馆展示了与黄继光、邱少云并列的特等功臣、一级战斗英雄曹玉海的事迹。朝鲜战争爆发后,已经二次参军、多次受伤并已转业到武汉监狱任监狱长的曹玉海找到老部队,要求重返部队,参加国防军保卫边防。临行前,曹玉海婉言拒绝了未婚妻提出的结婚要求,他在战场上英勇杀敌,最后壮烈牺牲。曹玉海烈士用短暂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响彻天地的爱国主义壮歌,他的英雄事迹已成为我军和我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永远激励着后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奋勇前进!2019年在四川凉山森林火灾扑救中牺牲的4位临沂籍烈士,他们是沂蒙精神孕育出的英雄,他们用生命铸就了新时代的沂蒙精神。文化展馆是沂蒙精神触动灵魂的“投影”,是凝聚力量、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场所。现在临沂市有市级以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56处,其中国家级5处、省级10处、市级41处。一次沂蒙行、一生沂蒙情,这些教育基地在普及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也成为广大党员干部锤炼党性、重塑人生的重要课堂。

(六)重视对共产党员党性的锤炼

沂蒙大地是党性教育最直接的课堂。 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必须在严格的党内 生活锻炼中不断增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要靠千千万万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来体现,党的执政使命要 靠千千万万党员卓有成效的工作来完成”。 在山东抗日根据地纪念馆,有一张展示莒南县第一个民选“庄 户县长”王东年的图片。 1942 年,面对严重旱灾和蝗灾引发的饥荒,他忧心如焚,写信请求父母把老家祖林 里上百年的大柏树全部砍伐卖掉、救济灾民,宁愿愧对自家列祖列宗,也绝不愧对群众的信任。 共产党人视 群众的信任比金钱还珍贵,这让群众真正感受到,只有共产党才能这样关心群众疾苦,时刻为群众着想。 1943 年 6 月,山东军区、一一五师发出《关于拥政爱民的决定》,要求军队必须严格执行政府法令、遵守群众 纪律、密切军民关系、注意节省民力财力。 山东抗日根据地还出台了《山东省惩治贪污暂行条例》《关于严禁 贿赂的决定》《山东省惩治贪污公粮暂行条例》等,领导干部坚决带头执行,严格依法依纪查处党员干部违法 违纪案件。 沂蒙精神深刻揭示了党同人民、军队与老百姓之间同心同向、血肉相连的紧密关系,回答了马克 思主义政党为了谁、相信谁、依靠谁这一根本问题,回答了人民群众为什么坚定跟党走,党为什么能战胜一个 又一个困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历史拷问,诠释了忠诚担当、无私奉献的崇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