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旅游背景下大运河文化带旅游景区建设探析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传统旅游业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出现了“智慧旅游”这个全新命题。“智慧旅游”是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借助便携的终端上网设备,主动感知旅游资源、旅游经济、旅游活动、旅游者等方面的信息,及时发布,让人们能够及时了解这些信息,及时安排和调整工作与旅游计划,从而达到对各类旅游信息智能感知、方便利用的效果。2010年镇江市在全国率先提出了“智慧旅游”概念,之后全国多座城市积极响应.为了进一步促进智慧旅游建设,国家旅游局将2014年定为智慧旅游年.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及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中国将争取用10年左右的时间,在2021年左右,在全国范围内初步实现“智慧旅游”。第五代通讯技术5G技术的迅速发展进一步推动了智慧旅游的发展,2018年12月中国联通在河南红旗渠率先进行“5G+智慧景区”的新项目建设,2019年5G技术在旅游领域已有很多试点。可见时代发展特别是现代技术的革新在倒逼旅游业转型升级,大运河文化带旅游景区的建设也需要与这个大趋势相协调。

一、大运河文化带旅游景区建设背景介绍

2017年6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就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做出重要批示,要求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这一宝贵遗产。大运河文化带是以大运河文化为内核,以保护、传承、利用为主线,以带状地理空间为载体,以区域交通束为基础,以沿线城镇建设路径及对策为发展主体,集遗产与生态保护、经济与社会发展、文化与休闲游憩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功能区域。运河沿线各地积极贯彻中央的重要指示精神,扎实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进行文旅融合,促进运河旅游.以江苏为例,2019年1月省政府设立大运河文化旅游发展基金,首期规模200亿元。依托大运河丰富的历史人文生态资源,江苏正着力打造运河文化标识,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大运河文化旅游风情小镇、文化旅游景区、度假区、乡村民宿、星级乡村旅游区等建设,进行文旅融合努力打造一批文化旅游精品线路。

二、大运河文化带旅游景区智慧旅游建设的必要性

与传统的游客出游方式相比,目前我国游客的出游方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以2019年“五一”假日国内旅游为例,假期中游客出行达1.95亿人次,亲子、研学等形式的家庭游成为热点。中国大运河于2016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共包括31个遗产区,85处遗产点段,旅游资源丰富,成为亲子、研学等旅游的理想地点.现代社会,许多游客出行前要通过网络对旅游目的地、路线进行查询与选择,预定酒店、景点购票;旅游中应用旅游APP帮助游览;旅游后通过网络分享出游感想体验。因此,为了顺应时代进步,满足新的出游方式的需求,有必要对大运河文化带旅游景区进行智慧旅游服务建设。

三、大运河文化带旅游景区智慧旅游建设中存在问题

目前大运河文化带旅游景点多处于智慧旅游建设的起步阶段,运河沿线景点建设发展不均衡,缺乏统一的运河文化带智慧旅游平台,许多景点在进行相对封闭的信息化建设。如位于杭州拱墅区运河文化广场南侧的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为游客推出了公众号“杭州京杭大运河博物馆”,馆内提供免费WIFI,在序厅里树立了二维码服务牌,游客扫码关注公众号后可以获得语音导览服务。但是外地游客在出行前无法获得二维码,也不能通过一个统一的平台了解“杭州京杭大运河博物馆”,公众号“杭州京杭大运河博物馆”的建设成了一个信息孤岛。另外,公众号提供的语音导览服务还存在提升空间,如语音导览按照展厅顺序固定排序,不能针对游客所处的位置进行讲解,往往让初次来访的游客找不到正在讲解的景点,游客体验不佳。据调查,游客反馈在旅游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包括行路难、住宿难、吃饭难、研学难等。在当今信息化高度发展的时代,传统的旅游景点建设已经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

四、江苏段大运河文化带旅游景区智慧旅游建设策略

大运河文化带景区的智慧建设不能成为一个个信息孤岛,需要建设一个统一的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对运河沿线各景区进行串联.通过智慧化手段将运河景区资源进行整合,向游客多视角、多维度呈现运河的自然风光和历史内涵,为游客提供食、宿、行、游、购、娱等全方位服务。这个平台不仅为游客提供服务,同时还可以为政府提供电子政务平台,为企业提供电子商务平台,成为一个综合的平台。江苏省智慧旅游建设在全国一直居于前列,有着丰富的经验与良好的基础。建议依托2019年成立的江苏省数字文化和智慧旅游发展中心,将智慧化融合到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实现建设中的引领。景区景点是游客旅游的目标所在,智慧景区的建设主要表现在旅游服务、旅游管理和旅游营销等方面。

4.1旅游服务层面

1)景区景点智慧化宣传与展示

中国大运河流经8个省市,其中江苏段纵贯南北790km,拥有世界遗产点22处,遗产河段6处,长325km.自北向南形成了楚汉文化、淮扬文化、吴文化等江苏地域文化,沿岸各市也具有自身独特的文化。大运河沿线景点众多,为了帮助游客了解景点以确定旅游路线,可以选择部分景点,制作出纪录片、3D虚拟影像或者虚拟现实等内容,投放到江苏省智慧旅游平台或者传统媒体上供游客下载或直接观看。虚拟旅游体验是景区体验的延伸,可以增加景区对游客的吸引力,让游客对景区留下深刻印象,也是对景区有效的宣传和展示。

2)景区标志导视系统建设

大运河是流动的、活态的世界文化遗产,文化带标识导视系统的建设可以同时服务于大运河航道的通行者与旅游观光者.标识导视系统要根据大运河文化带各处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形式,可以采用电子标牌式,也可以采用文字图案标牌结合二维码的方式。借鉴圆明园将二维码应用到标识标牌中的做法,即游客通过扫码景点标牌可以观看到这个景点的建筑原貌,可以在运河沿线景点标志牌上设置二维码,游客也可以通过扫码倾听景点介绍或者观看运河不同时代的繁华情景。

3)景区智慧导览建设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可以根据不同地区的情况进行不同的导览方式.可以进行景区APP自助导览建设,也可以在景区采用电子导览的方式,包括采用数字键盘方式的电子讲解器、触摸视频方式的智能导游屏、射频识别或实时定位方式的智能导游仪等。

4)景区智慧购物建设

旅游购物涉及到商家营销与游客购买的行为.在商家营销方面,智慧旅游中的旅游商品的广告投放会根据各个景点的特点不同、旅游季节不同、游客构成不同、游客消费力不同而灵活变化,通过旅游平台系统的计算分析,可以得出广告投放的最适合时间、地点、人群以及投放途径等,从而得到最优化的广告方案以获得最优的效果。如游客在购买特定的旅游品时,可以获得系统提供的相关产品的推荐信息.在游客购买方面,除了传统的零售方式,还可以开创团购、网上直营店、自动贩卖等方式,借助现代物流与电子支付等手段,通过旅游平台为游客提供购买、电子支付、打包配送、售后等一条龙服务。如一些不便携带的旅游品,通过现代物流可以促进游客实施购买行为。在游客购买信息反馈方面,通过平台分析游客的消费记录和消费偏好,可以得出游客的消费规律与习惯,总结出游客最需要的旅游产品,便于景点设计出最优的销售方案。如进行旅游品的备货安排,减少因缺货而流失的销售额。商家也可以查看到产品的售后记录,便于跟踪产品,进一步提高质量。

4.2旅游管理层面

1)建立景区智能应急反应系统

运河沿线文化带景区建设中,正在大力修缮复建大运河沿岸的古镇、集市、民居建筑群落等,积极构建大运河四季生态旅游文化长廊。但因为景区范围广,旅游管理难度较大,建立景区智能应急反应系统可以帮助景区快速高效地处理多种突发情况。

2)建立实时游客流量监控系统

游客流量监控不仅可以预期客流规律、变化趋势,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还能让游客体验到更人性化的旅游管理以提高旅游满意度.通过红外人像识别、激光、电子门票、照相等技术,可以获得景区客流量数据、游客的移动情况、特定范围游客流量数据等信息,实时反馈到统一的游客流量监控系统,通过分析计算得出相应策略,如分析出游客流量控制策略,最优化的游览路径等。

3)建立立体交通管理系统

运河文化带建设包括景区设施建设与各种文化活动的建设,特别是各种运河文化节的建设。游客以往在游览与参加文化活动中遇到的出行难、停车难等问题可以通过立体交通管理得到解决。在交通路线上安置传感设备获取实时路况交通信息,将这些设备连接到集中控制的管理系统中,帮助管理部门监控与进行客流引导、车位引导等,减少交通堵塞。同时,自驾的游客也可以通过各种设备获取交通信息,获得推荐路线避免拥堵,并找到适合的停车地点。立体交通管理系统还可以提供景点导航,餐厅、旅馆、加油站等配套旅游设施的引导,特别是应急事故引导。一旦某些车辆发生事故或紧急情况,可以通过车辆的GPS定位系统和各处的传感设备进行事故发生现场的精准定位,管理系统进行快速反应,通知各相关部门进行处理。

4)建立互动交流管理系统

建立统一交流互动平台提供信息资源,平台可以微博、SNS社交平台等形式,允许游客用各种终端载体接入平台进行信息发布、阅览和资源共享。网站采取会员制管理制度,游客通过注册登录网站。网站提供景点百科知识包括介绍景区特色、历史、当地风俗人情等内容浏览;根据平台以往数据提供热门景点或路线供游客参考。游客在平台上可以欣赏景点的图片或视频,并可以发表见解和感受,或者上传自己的旅游图片。也可以通过这个交流平台交友,如发起一次旅游倡导,公布旅游计划以便寻找同行者,或者建立长期的团队或协会,定期组织活动。

5)旅游链管理

通过智慧旅游平台,实现旅游商业链的跨产业链自由联通,将景区景点、旅行社、交通部门、酒店、餐饮、商店、旅游车船、娱乐休闲、农业、通讯、保险、政府、协会等方面紧密结合.游客在出行前,可以轻松查询天气、交通、景区地图等信息;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和希望输入特定要求,由智慧旅游云平台智能提出一套旅游计划供参考;可以根据制定的旅游计划,进行在线购票、预定旅馆、选择餐厅、租车等活动;游览中获得导览、导游、导购等服务,可以通过电子预定系统买到不便携带的旅游纪念品并送货到家等,从而解决行路难、住宿难、吃饭难、研学难等问题。

4.3旅游营销层面

在大运河沿线积极进行文化带建设的同时,要采取多种景区营销策略与举措,实现传统营销与新媒体营销的有机融合。不仅采用传统营销中的电视、传单、折扣销售等方式,更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借助新型社交媒体来推送营销服务信息,采用整合营销、搜索营销、微博营销、微信公众号营销、视频营销、实景活动营销等方式,引入“线上、线下”营销活动,提升景区影响力和宣传效应。

1)与专业网络媒体的合作

与专业网络媒体如蚂蜂窝、百度、360等合作,进行大运河文化带游记的征集、制作与推广,对大运河文化带旅游资讯进行全方位推广,并对大运河文化带重点旅游休闲片区进行广泛的宣传和推广。

2)自媒体营销体系建设

建设景区微博运营,打造以微博为新型社会化管理的宣传平台。也可以建设景区微信,如建设“江苏段大运河文化带旅游”微信公众号。还可以开发景区APP,提供旅游信息服务吸引游客。

五、结语

为了传承好、保护好、利用好大运河文化资源,运河沿线正在积极进行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进行文旅融合,促进运河旅游。基于智慧旅游的文化带建设,包括智慧景区基础建设与智慧旅游平台的建设。智慧旅游实现大运河文化带景区的资源与信息共享,与餐饮、住宿、交通、公安等系统融合贯通,帮助提升旅游品质真正实现一条龙式服务,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促进大运河文化带景区文旅融合建设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