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语境下博物馆智能导览交互设计研究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社会大众对博物馆参观体验有了多元化的要求。既要有艺术品位又能参与其中的体验方式成为了当今博物馆导览发展的趋势。本文通过对智能化导览与博物馆展示之间的关系梳理,运用多学科知识总结出在“互联网+” 时代背景下博物馆智能导览交互设计的理论体系,再运用该体系去重新界定博物馆智能化导览的形式与内容,建立博物馆的智能导览应用系统。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博物馆是承载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场所,承担着收集、传承、保护、展示以及研究人类历史与文化的重要职责。同时它也是为公众提供教育、知识的重要惠民教育公共机构。公众在参观博物馆的过程中,可以迅速了解到当时历史文化的 发展过程及重要的发展事件。纵观当今博物馆仍有部分展馆导览形式未能与时俱进,参观者在博物馆的参与度较低,导致参观者所接收到的文物信息存在欠缺,也将导致博物馆的教育意义难以达到预期效果。人们对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并开始更加注重精神生活。博物馆作为大众丰富精神生活的重要场所,受到越来越多关注的目光。

当今时代处于信息化大背景下,各行业都在不断运用新的高科技方式。如由纸质的传媒报纸等传播方式转变 成移动端装置等传播方式。毋庸置疑,推动博物馆高科技发展也刻不容缓。当今,博物馆藏品展示量与参观者接收藏品信息量无法成正比。参观者对藏 品的信息主要来源于导游的讲解以及一部分博物馆所采用的移动设备中。在此现状下,观众的体验感较易受到博物馆经费、导游个人能力等客观因素的影响。

博物馆的首要功能之一是教育,其关注点已从对“藏品”转向了对“人”的研究,正是因为这一转变提升了参观者在博物馆参观中的收获。博物馆的研究重点主要有三个部分:(1)如何加强观众在博物馆中的核心地位;(2)与时代发 展相结合,研究参观者在博物馆观展学习时所用的方法;(3)如何丰富参观者的体验感。在传统的博物馆中是以“藏品”为中心,观众被动地接受藏品信息。 现代博物馆增加新的功能,不仅能满足参观者的基本需求还提升参观者的体验度。这些体验的来源不仅将藏品所包含的文化等元素转化成视觉语言,更是在此基础上,解读了参观者对传播手段的不断创新等需求,并以此提升参观者全感知系统的体验。科学技术程度的不断加深,博物馆开始增强馆内娱乐性,以此提升吸引力来增加受欢迎率。交互技术是博物馆导览系统所采用的技术中最为被看重的技术之 一。它是藏品与导览系统的一座桥梁,为参观者获得藏品信息提供了支撑。

第二节 研究现状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博物馆已成为人们扩宽视野与知识面的重要场所之一。伴随着智能交互技术的不断成熟,博物馆智能导览程度也在不断加强。导览系统中所运用的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全息投影等多种技术的导览方式,使博物馆的导览形式朝着智能化、高科技的方向前进,博物馆导览的未来形势也将会逐渐由实体导览转向虚拟导览。从当今社会大环境来看,博物馆参观学习成为人们休息时间出行的主要选择之一。但由于馆方大部分还是以展品加文字的展示形式呈现给参观者,导致参观者从中获得的有用信息量很少。许多藏品并不是表面看起来那样简单,它们背后都蕴含着感人的故事,而游客只能从导游的讲解中了解这些打动人心的故事,但如果没有导游的讲解,游客是很难得知这些蕴藏的故事情节。所以,最终导致参观者走马观花式的游览。目前,博物馆所采用的导览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导游讲解游客在导游有秩序的带领下较完整与全面的参观整个博物馆,但此种导览方式的弊端在于较依赖导游的个人专业水平,服务成果不受控制;从馆方角度来看,对于导游的培训周期较长、花费较大成本难以承担。从参观者角度来看,对于获取展品信息的方 式缺乏自主选择性,且极易造成博馆观展扎堆拥挤的现象。(2)无线数字导览器 博物馆所采用的无线数字导览器外型类似于70 年代的手机,参观者可以通过设备上的按键主动选择自己所感兴趣的展品信息。(3)无线导览自动感应讲解设备此设备可感应用户所处博物馆中展品位置,并根据位置信息为参观者自动播放对应的展品讲解信息。无线导览发射器、后台接收器、无线信号网络等为无线导览自动感应讲解导览方式提供了实现基础,也可以将它们统称为无线导览自动感应讲解设备系统。

第三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以观众需求作为博物馆导览与展示方式的设计依据,导览方式由单向导览方式转变成以参观者为中心的双向型导览方式。如今,博物馆参观不再是走马观花式,更需要的是深层次体验。正是基于这类原因,博物馆导览所带来的体验感成为人们越来越看重的焦点。谢佐夫认为:“在体验设计中,设计师应将服务视为舞台,产品为道具,最终实现的是消费者在过程中所感受到的美好体验。”因此,在未来博物馆导览系统设计中应更关注如何提升参观者在游览过程中的体验感。本论文通过对观众在参观过程中对现有导览系统的使用感受进行调查与总结,在此基础上主要研究现社会环境大背景下怎样运用交互设计提升博物馆参观体验度。

第四节 主要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一、研究内容

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如何利用智能导览交互设计来辅助博物馆参观,以此提升参观者的体验感。通过分析对比博物馆导览设计中传统的导览系统与智能导览系统,分析博物馆的主要导览形式及参观者的体验感受。通过运用交互技术满足用 户在参观前后的信息需求,其中包括博物馆路线指引信息、馆藏信息、展品讲解信息等。

二、创新点

在当今科技发达而博物馆导览数字化程度还需提升的背景下,文章通过对博物馆智能导览的解读及通过实践的探讨进行体验语境下博物馆智能导览交互设计的研究。

第五节 研究方法

(一)文献综述法

文献综述是指运用导览、增强现实等相关论文、书籍;调研交互设计的最新 的发展状态。将得出的理论成果运用在博物馆的实际案例,对博物馆智能导览观 众体验感的提升、博物馆智能导览体系的进一步完善起到理论支撑作用。采用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在文献中找到理论支撑,使论文更具理论高度和研究 价值。

(二)案例分析法

案例分析法是指对国内外所采用了智能导览的博物馆进行分析,并以理论为基础,从现有状态中分析出问题,再进行改进和扬长避短。从具体的案例分析出博物馆智能导览交互设计的共同规律,对今后数字博物馆导览交互设计起到启发和借鉴作用。

(三)调研分析法

调研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调研目前“数字导览”博物馆的交互方式并分析其优缺点,从中归纳出博物馆智能导览需要解决的问题;二、用户调研,分析用户特征、痛点及需求得出博物馆智能导览的功能模块。

(四)应用实践法

从众多调研案例中总结归纳博物馆智能导览交互设计的普遍规律及存在的问题,将其得出的理论结果在“毛泽东青年纪念馆”这一实际案例中进行实践检验,为理论的科学性做出实践依据。

第二章 博物馆智能导览交互设计的发展历程及基本问题

第一节 博物馆中智能导览交互设计的兴起与发展

一、博物馆智能导览的概述与发展

(一)博物馆智能导览的概述

导览,原教导之意,现今被博物馆广为使用。在当代的博物馆领域被定义为具有博学的“引导者”,也特指博物馆中指引参观者观展解说的“人”。导览的形式中主要分为两种方式:其一,由人为主导的解说方式。主要是指导游人员的人工讲解、专家或艺术家的解说等方式;其二,非人员讲解方式。主要包括指引手册、语音导览、指示牌、多媒体媒介导览等方式。由人为主导的解说方式属于单方面的静态导览方式,也是当今使用较为广泛 的一种导览形式。此种方式的弊端在于形式较沉闷、缺乏吸引力、互动性较差, 无法适应各类型的参观者,尤其是生活在信息化时代下的年轻一代;与以人为主导的解说方式相比,语言类导览方式更具灵活性,在观众参观过程中进行实时解说,这种方式也是国内较多博物馆已经能提供的导览方式。但此方式也存在不足之处,如语言内容吸引度不够、乏味、参观者与藏品之间的互动程度不深等。且在一些小型博物馆中由于系统设备的维护成本较高,使用较难。 “十二五”以来,“智能导览”逐渐成为博物馆导览未来的发展方向。其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型高科技技术,来满足观众多层次的要求,并做 到博物馆资源共享的最大化。

(二)博物馆智能导览的特点

智能导览开始替换博物馆传统导览,充分利用移动终端的特点体现出与传统导览形式相比的优势。传统导览方式与智能导览都具备有传播的基本特点,但智能导览最大的优势在于信息实时更新的便捷性。

1、广泛性特点

在传统博物馆中因空间等客观因素受限,使无法将藏品信息完整的呈现,智能导览系统多媒体技术能快速完整地将展品信息呈现。运用数字媒体技术将展厅路线、藏品文字、图片、故事等全方面信息呈现给参观者,便于观众自由选择参 观。智能导览技术将不再受博物馆场地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 社会资源,将社会价值最大化体现。

2、互动性特点

互动性特点是智能导览交互设计的重要特点之一。智能化在当代博物馆中显得尤为重要,参观者对展品虚拟信息能得到有效地回应。通过参观者与智能导览 终端之间的互动,使后台计算设备对观众活动进行实时的反馈,提升参观者深层 体验感受。传统的导览体验形式仅让观众内心产生较浅的感受,并没有使参观者有更深层次的体验。对于数字媒体技术下的博物馆智能导览而言,参观者与藏品之间更加活跃。观众对于导览系统的使用将直接影响到导览系统的设计,从而促进体验 互动发展更多元化。世博会中《清明上河图》运用动画的形式进行展示,采用动画的手段将原图中的人物活动、买卖场景等形象进行还原展示,实现了藏品与参观者的互动交流,提升参观者的交互体验感。这种导览方式不仅能真实再现展品信息、增强参观者对藏品印象,也增强了藏品内容的传播与交流。

3、实时性特点

实时性特点是基于移动智能终端而言的。在博物馆的参观过程中,后台根据参观者的实时参观需求,将参观情景设置为实时更新状态。移动智能终端的优势在于实时反馈,此特点贯穿在整个参观过程之中,包含有参观路线、感兴趣的展品类型,并根据兴趣类别进行实时推荐。在博物馆后台控制端,只需要根据智能系统统计出的实时数据对博物馆导览内容进行及时更新替换、删减等工作就可以完成导览系统的实时更新。

(三)博物馆智能导览的兴起与发展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计算等高科技媒介得到广泛应用,多媒体技术随之走入人们生活的各方面。博物馆展示方式因此受到了较大的冲击与影响。高科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博物馆导览方式也随之向数字化技术靠近,因此产生 了新的导览方式-智能导览,也称之为数字化导览。在早期的发达国家(地区),尤其是科学技术较发展且重视文化发展的国家和地区,博物馆的数字化运用已经开始,且在小部分博物馆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 1990 年美国最新开启对国会图书馆的文献资料进行数字化管理并开始实施储存 的“美国记忆”计划,这标志着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的正式开启。1995 年,美国 开始成立博物馆互联网系统,将博物馆的馆藏资料进行数字化处理并存储至网络 端,公众可以免费查阅。这标志着博物馆藏品的展示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此后,美国博物馆智能导览建设迈过了初始阶段,朝着成熟发展的方向前进。 在欧洲,一些著名的博物馆也先后完成了博物馆数字化导览的工作,如卢浮宫博物馆、大英博物馆(图 2-1)等。其中英国大英博物馆最具有代表性,参观前观众可以在大英博物馆官网上获取博物馆信息、浏览路线等;在后台,大英博物馆运用多媒体数字技术将藏品通过线上博物馆进行数字化展示及管理。做到了 将传统博物馆导览与现代化技术有效地结合,为全球博物馆的数字化发展及为参 观者提供更新颖、便捷的服务树立了榜样。运用好科技手段对藏品进行展示,传播了更多的文化信息,真正意义上做到文化的“无国界”。

二、博物馆中交互设计的概述与发展

(一)博物馆中交互设计概述

交互设计,意为“交流互动”的设计,也常理解为互动设计。“是指观众与展品之间的互动行为。以观众体验为根本的人机交互需要充分考虑观众背景、设备使用经验等因素。”以此为基础来设计符合参观者需求的产品,并最终能让 参观者在使用过程中产生愉悦的使用心情。博物馆智能导览的目的就是使交互产 品能够满足观众需求并提供操作简单的应用程序。任何产品功能的最终实现都是 人与机器之间的交流互动行为的实现。 交互设计是一门刚发展兴起的热门学科,此学术名称是 IDEO 创始者比尔莫 格里奇最早提出。最开始,他是用“Sofe face”这个词模糊地表达了交互设计的 含义,后来更名为“Interaction Design”。 美国设计师普里斯(Preece)在他的著作中表明“支持人们在日常工作和生 活中使用交互式产品”的观点。唐纳德·A·诺曼(Donald A No),美国心理学 家,他认为交互设计的重点应该是用户体验。他说:“交互设计之所以能够超越 传统上的产品设计,其原因在于产品具有较好的交互功能。理解为用户在使用产 品的过程中可获得一种使用体验,这种体验是人与产品之间的相互交流所产生 的,具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两位大师对于交互设计有着不同的见解,但是有一 点意见是一致的:交互设计是以满足用户需求为基础的。

(二)交互设计的发展与应用

1、交互设计的发展

(1)国外交互设计的发展

1984 年,比尔·莫格里奇提出了“交互设计”概念,主张在产品与使用者 之间的建立互动行为,达到使用者对产品的预期目标。到 80-90 年代,交互设计理论开始从人机工程学理论中逐渐分离出来。专家们开始重视交互设计中所包含的认知心理学等学科理论。90年代后期开始,交 互设计的研究重点开始转向多媒体交互、智能交互等方面。 普里斯认为,“除了自然造物以外,一切人类造物都是以‘使用’为目的, 其创造过程中最终的环节是设计,强调的是以用户为中心,设计出合理的使用方 式。交互设计正是包含了此设计理念,并创建了新的用户体验。”

(2)国内交互设计的发展

20 世纪 90 年代中国的交互设计领域开始萌芽,最开始与交互设计联系在一 起的领域是计算机人机交互。在这段时期中,中国的交互设计研究还只是在一些 实验室和科研项目中,市场设计行业较少接触。在 1992 年浙江大学实验室开始 研究人机界面等,它也成为中国心理学系统中人机交互的重点实验室。 至此以后,中国各大企业开始落实“以用户为中心”的这一设计理念。但是 因为国内针对用户需求进行研究的工程师较稀缺,导致了“以用户为中心”的研 究过程存在较多问题,所以使设计实践进度缓慢。 伴随着互联网相关技术的出现,信息传播的便捷性不断提升,国内设计师不 断学习国外先进的设计理念,推动了交互设计的进程。交互设计也逐渐由关注如 何评价产品的好坏转变为如何提升用户的体验感受。

2、交互设计的应用

(1)移动应用

移动应用(Mobile Application),缩写 MA。称之为“在移动端设备中使用 的一种系统或技术。21世纪开始,智能手机得到了普及使用。由此,移动应用技 术步入了高速发展的时代。”因移动应用技术的表现方式拥有便捷、直观等特点,开始影响着人们生活、 文化等各个方面。博物馆及相关研究机构发现,人文学科与移动技术如果能进行较好的结合,两者可以取长避短实现向观众提供信息传递、藏品与参观者体验互 动等目标。也能增强观众对展品的记忆和更深次的理解。

(2)自助终端应用

自助终端是博物馆面向大众的公共导览交互设备。这里所指的自助端包括博物馆电脑、显示屏、终端仪等非移动式的设备。参观者 可以用手完成所有交互活 动,藏品显示通过界面鼠标点击后实现,参观者可以根 据自己的意愿随意进行切 换。自助终端与移动端而言, 缺乏灵活性,但因易维护且 有助于没有移动端设备参观 者游览,自助终端在现博物馆中使用度高。

(3)导览应用

导览定位是指“通过无线网络、4G 等或 GPS 数据精确定位参观者的实时位置信息,并结合博物馆的展示路线提供专属的定制信息。在商业领域中,定位服务几乎变成了一种普用产生行为的方式,当收到参观者感兴趣的方式所在地点后,行动就被触发。”当今博物馆精准的室内定位功劳在于新技术的运用。馆方可以通过定位系统实时获取观众的位置,为参 观者提供较精确的定位及路线服务,也可以为不同需求 的参观者提供个性化路线。如现在较多博物馆运用定位 技术开发的 APP,可以获取参观者在展厅中的实时位置,并根据停留的时间来推 算感兴趣的藏品信息。与此同时,在博物馆每个艺术品摆放处安装定点仪,便于参观者用智能手机登移动端 设备接收无线信息,提供藏品信息等功能服务。博物馆定位导览功能是最基本的服务,它能辅助参观者在博物馆参观过程的流畅性,了解自己在博物馆中的实时位置,也能快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参观路线和藏品位置。

第二节 博物馆中智能导览交互设计的现状与问题

一、博物馆智能导览交互设计的现状

(一)国外博物馆智能导览交互设计的发展历程

博物馆智能导览交互设计在国外的发展历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尝试阶段、探索阶段、逐渐成熟阶段。

(二)国外博物馆智能导览交互设计应用类型

当今国外博物馆智能导览应用类型主要是讲解类型和定位类型。其一,讲解类型。主要是运用语音系统软件讲解展品信息背景;其二,定位类型。主要指提供参观者定位服务,通过定位兴趣藏品找到当前位置或通过展览展品方位给参观者提供指示。

(三)国内博物馆智能导览交互设计发展历程

在国内,我国博物馆数字化进程与国外相比还需要进一步努力,对于博物馆智能导览的研究已经相对成熟。随着科学技术更进一步的发展,博物馆智能导览还需要更多接近和方便游客 的导览形式。增加其他的应用功能,如增加互动游戏的设置,以此来满足参观者多层次的需求。从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移动端程序的启动,博物馆的程序开始不断推陈出新。

(四)国内博物馆智能导览交互设计应用类型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博物馆传统导览形式已经不能满足观众的需求。因此,我国博物馆开始将高科技技术与博物馆展陈相结合的探索之路。从博物馆智能导览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方面来看,目前可以将其分为两大类: 其一,完全采用数字化技术进行导览,以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为代表;其二, 将数字化导览作为辅助方式,目前国内博物馆对于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存在参差不齐的现状。

1、目前国内博物馆主要应用的智能导览技术

1.1 多媒体影视技术

主要包括动画、影片、视频等类型是当代博物馆中较为常见且使用最多的智能化技术。通过各类型的影片和视频,可以对藏品进行不同角度的解读。

1.2 多点触技术

多点触技术,“指在一个触摸 屏上可以同时进行来自屏幕上多点 位的人机交互操作,主要是用来增强导览中藏品与参观者的互动,这 也是现下博物馆中较为常用的一种 互动形式。“

1.3 虚拟现实技术(VR)

虚拟现实技术是目前各个领域最为流行的技术,一些较开放的博物馆也开始逐渐尝试在博物馆导览系统中加入此技术来增强参观者的体验感受。在首都博物馆《王后母亲将女纪念殷 墟妇好墓考古发掘四十周年特展》中,博物馆在复原的妇好墓沙盘文物前利用 11 台 VR 眼镜,帮助参观者观看妇好墓全景。

1.4 增强现实技术(AR)

“增强现实技术是指运用虚拟的声音、图片或其他的信息来增强现实中物体的显示。它是一种较综合的技术,采用了全球定位、识别技术等多种高科技技术于一体。“

二、博物馆智能导览交互设计新发展

随着科技的深入发展,不难想象,未来某天当观众来到某博物馆时,便能收到博物馆智能导览推荐路线,且能根据参观者的喜好推荐感兴趣的藏品。观众在抵达展品前,能提前获得藏品信息,也能通过导览系统获得购买该藏品的复制品或 3D 模型的链接,还能提前预定讲座等,而这些所有的操作都只需要用移动设备扫一扫即可。 博物馆智能导览交互设计在未来的全流程将会更加全面,人机交互将会更加 易用、更人性化。

三、博物馆智能导览交互设计中面临的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设计师对博物馆导览交互体验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并在不断的尝试。但因为新的方式是从传统形式中渡过而来,不可避免会因缺乏理论及实践经验的指导而出现一系列新的问题。

(一)信息传播效率低

博物馆作为文物展示的重要场所,所采用的传播方式尤为重要。不同博物馆 传播方式的不一致,及博物馆展示形式的单一等因素导致参观者对所传播信息认 知的混乱与疲劳。

1.传播平台的杂乱性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普及,各博物馆开始采用线上传播方式,如智能路线导览、语音解读等。传播平台也因各博物馆所采用的传播形式的不一致而各有不 同。参观者在去到每个博物馆之前需使用此馆的线上服务,就必须下载各博物馆 不同的 APP 或其他传播形式。此现象易出现参观者去多个博物馆就需下载多个传播类型,直接影响参观者对线上智能导览产生厌倦感,也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

2.传播内容的单一性

交互界面设计过于粗糙,指向不明确,内容仅停留在路线导览、展品文字和 语音介绍等浅层次。传播内容的丰富程度、趣味性直接影响观众的参观热情。不 能调动参观者的参与兴趣,泛泛而过,或是设置过于平淡的展品介绍都会使传播 的效果达不到预期。

3.传播方式的单一性

博物馆作为信息传播的主要平台之一,所面向的参观者类型、层次多样。藏 品在博物馆中处于单一的方式,参观者只能处于单向的理解信息中,缺乏适用性 与针对性。缺少个性化设置使得互联网优势未能展现,导致难以满足各类参观人 群。

(二)内容与形式的同质化趋势加剧

一个新的技术从产生到应用再到推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智能导览交互设计即在数字化技术大类之中。如今,博物馆导览应用已经开始从推广走向同质化。现如今全国各地都在建设地方博物馆,而这些新兴的地方博物馆却一味地模仿现成品。拿来主义在此过程中表现的淋漓尽致,弧幕、球幕、互动活动、装置 设备、多媒体影厅等都是拿来主义中的热门类别。这些拿来的内容与形式仅仅只是作为填充一个空间的作用,而与其博物馆是否匹配却不曾深入研究。博物馆作 为展示一段历史的特色平台,应该首先明确各自的特色,将其发挥到极致才是最 有魅力的博物馆,而不是在随大流追求形式上的“高科技”。

(三)智能导览交互方式的应用与文物保护中的系列问题

智能化导览方式的应用在博物馆导览中不断被实践推广,但是关于智能化导览方式使用程度与文物保护间的关系问题,始终是一个较难平衡和推进解决的难题。在文物展示过程中大量使用数字化设备必然会对一些文物的保存产生一定的 影响,在博物馆展示中投影仪的大量使用导致设备数量的不断上升,而这些设备的摆放和使用如何才能对文物影响最小化且又不影响到展馆的整体视觉效果。故此都是一系列的问题。

第三节 博物馆中智能导览交互设计的新趋势

一、服务对象:由“以物为主”转向“以人为先” 如今,博物馆导览设计正逐渐由“以藏品为主”的传统性博物馆向“以参观者为先”的现代化博物馆智能导览设计理念的转变。衡量一个博物馆是否富有成效,就是看其能否有观众有效地传播藏品信息以及观众观展过程中的适应感。

二、信息流向:由“单向”转向“交互” 强调博物馆导览的交互性,将参观者的主动参与欲调动起来,使参观者进入 场景剧情,引发其主动探索藏品导览的好奇心。信息流向的转变所起到的作用不 仅能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也能使参观过程变为一次充满乐趣的探险之旅。

三、传输方式:由“被动”转向“体验” 传统博物馆主要是以文字、图片等作为主要导览手段。通过对展品的直接性 导览,将展品信息传达给观众,以此期待观众心理、思想及行为上产生的感受与影响。 “被动”导览作为主角在当今被逐渐淘汰,人与人的行为和活动是导览设计的重中之重,如何增强观众在博物馆观展时的体验感是导览交互设计所要研究的重点。

第三章 体验语境与博物馆智能导览

第一节 体验语境的概况

一、体验语境的概念

“1988 年,约瑟夫·派恩与詹姆斯·吉尔摩指出体验经济时代即将开启。”在 “体验”社会发展形态下,越来越多的专家将此设计理念运用至各专业体系中。 内森·谢佐夫(Nathan Shedroff),美国著名的交互大师,在《体验设计》一书中 阐述了他对体验设计的相关观点:“设计产品、流程,以及时间和环境的实践, 设计的核心是人,重点关注整体体验的质量和愉悦感。能让参观者能身临其境, 最终加深参观者的体验感受。”

二、博物馆导览中“体验”的现状与发展

随着体验经济的到来,“体验”成为时代主流。在这期间,满足人们日渐重视的精神生活成为博物馆导览设计的更深层次的目标。智能导览成为提升博物馆 参观“体验”感提升的主要途径。 在历年来的各届世博会中各国所展现的各具特色的建筑形态,表明了人们对展示空间不断的思考,更是对展示方式和导览手段的重新定义。从整体而言,目 前体验设计处于飞速发展的状态,对于理论的研究在不断深入。在体验设计实现中,所采用较多的技术有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将展品的背景还原,提升参观者对藏品的理解。 就目前现状而言,体验设计运用途径主要在游戏设计、网页设计等于互联网 相关的行业领域。在博物馆中的应用还处于初步阶段。上海世博会后,各大博物馆纷纷开始大力提倡体验设计。这也从侧面反映出,较多的设计师更多的注意力是在用户界面上而忽略了体验设计的本质。在设计的各领域中,应加强对人情感 的合理安排。

三、博物馆导览中“体验”的未来趋势分析

(一)博物馆导览设计对象的转变——从藏品到参观者

在传统的博物馆空间中看中的是藏品的单调地展出,导览形式由藏品所展示的位置决定。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博物馆导览形式也呈现多样化的趋势,从而设计形态开始发生较大的改变。终究其根本,现代博物馆在不断创新导览方式来增强参观者对展览的兴趣,扩大藏品的知识传播面。 “人”是各领域设计的核心,当代博物馆导览设计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人与空间环境、人与多媒体、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不再是以导览为中心简单地进行场 景布置。 如果说“人”是设计的起点和终点,可以理解为“以人为本”是设计问题的解决之道。在体验经济的大背景下,当代博物馆已经感受到了“人”在博物馆活动中的重要性。从设计现状来看,“以人为本”理念在设计中的落实还不够,但是相比传统博物馆已经鲜有成效,并转换了设计思想。

(二)参观者需求的转变——从被动接收到主动参与

当下博物馆所扮演的角色不再是传统上的展示藏品,它通过运用科技手段将博物馆学习逐渐融入人们的生活中。在传统博物馆中所常见的警示牌等展示手法 与现代展示方式形成天壤之别。以往,当参观者进入博物馆观展区后,众多的展品信息毫无逻辑和吸引力地扑面而来,使参观者产生抗拒心理。指引手册没有重点、藏品文字介绍密密麻麻等因素,导致参观者“走马观花”式地一扫而过。如果问起“这个博物馆给你最深感触的展品是什么”可能会得到这样的答案“今天博物馆的人太多了”。这就是所谓的“被动接收”信息。 交互设计的发展,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在博物馆导览领域的不断运用, 改变了以往参观者被动接收信息的状态。观众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参观路线, 选择感兴趣的藏品进行互动。这可以理解为参观者的“主动参与”。

(三)博物馆导览设计内容的变化——从空间到活动

传统博物馆导览设计中,设计师的关注重点在展品的摆放位置、平面布局的 设计等。然而,展品作为作为博物馆主角的年代已经不存在了,在倡导以体验设 计为中心的博物馆将人、人的活动等作为博物馆设计的重点。 塞尔日·萨拉(Serge Salat),法国的一位艺术家、建筑师和作家。1988 年 以来,一直与弗朗索瓦·拉贝合作, 设计了许多虚拟现实和分形艺术结合的多感官艺术空间。博物馆导览设计中,设计师更 多的考虑“活动”这一因素,通过 “环境交互”的方式实现使参观者与藏品进行“接触”。

(四)博物馆导览形式的转变——从单一性到多元化

在较多的传统博物馆中,或现在还未顺应时代潮流的博物馆中,我们不难发 现有很多像如指示手册、海报贴告、影视广告等单一的导览方式。这类方式传播 效果不佳,保存年限受限。引用科技手段后的导览形式正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新的导览方式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可以使参观者全方面的从视觉、听觉、触觉等调动各大感受器官,辅助参观者对藏品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移动设备互动更是促进了导览方式的多样性。多元化的展示使导览呈现出新的特点。